吊装带现场操作中的不安全因素
引起起重吊装现场事故的因素很多,根据相关部门的事故统计总结,发生机械事故的原因主要来自于以下的方面
1人为因素。
在起重吊装安装过程中,发生的机械事故,由人为因素引起的占80%以上。主要表现在:
(1)监护人员的失误。监护人员责任心不强,特别是在进行前后移车、回转等操作时,疏于监护,造成吊机与周围物体碰撞。
(2)指挥人员的失误。起重指挥人员技术水平差,不了解吊机的使用性能,在指挥时判断能力又差,站位不正确,造成错误指挥而引发事故。
(3)操作人员的失误。由于操作人员注意力不集中,特别是在刚上班时,司机还未进入角色,或临近下班时,思想涣散,易发生误动作,如吊机的保护装置没投入,就会发生倾翻、过卷等恶性事故;操作人员的技术素质和心理素质差,不熟悉所驾驶的机械,对传动机构、制动系统、保护系统了解不够全面,在操作中出现失控时,不能正确采取紧急处理措施,使事故扩大化。
2技术因素。
(1)起重机械的技术资料保管不善,丢失或不全,造成技术数据无法查取或引用错误。
(2)技术人员不注意提高自身的素质,对机械的性能了解不深,制定的吊装方案不完善;对需更换的零星加工件选材错误或加工精度不符合要求;对新型机械的控制及使用特点不够了解;对操作司机的技术指导不到位,形成吊机使用的安全隐患。
(3)技术鉴定存在问题,不能正确判断已报废的部件而继续使用,误将二手机当新机使用。
3管理因素。
(1)按规定,吊机的操作者必须持证上岗,并建立专门的人事档案,而且在操作新型吊机或以前未操作过的吊机之前都需要经过再培训,并取得作业资格。但因培训管理流于形式,司机得不到知识和技能的更提高。
(2)零备件质量直接影响机械的作业安全,特别是一些要害部件,如钢丝绳、、制动元件、受力销轴等,在进货时失去监管,给机械安全带来隐患。
(3)很多操作单位在执行制定的机械管理制度的同时,也了相应的管理细节,比如“十不准吊”、“起重机械使用、验收规定”、作业票制度等,都明确规定了起重机械的使用要求,但在实际运作中存在执行不彻底或走过场的现象。
(4)有些越级指挥,造成事故。
4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分两部分,一是内部环境,指施工企业的管理体系,即企业的机械管理部门对机械管理的运作水平;二是外部环境,指在同一施工现场其他施工单位的机械管理和机械使用水平,以及对机械的管理体制。这2种因素约束了整个机械管理的水平。
推荐:
综合吊装:即分件吊装和综合吊装相结合的方法。由于分件安装法与综合安装法各有优缺点,因此,目前有不少工地采用分件吊装法吊装柱,而用综合吊装法来吊装吊车梁、联系梁、屋架、屋面板等各种构件。 **次开行将全部(或一个区段)柱子吊装完毕并校正固定,杯口二次灌浆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的70%后,*二次开行吊装柱间支撑,吊车梁、联系梁,*三次开行分节间吊装屋架、天窗架、屋面板等其余全部构件。
1.采用非常规起重设备、方法,且单件起吊重量在10KN及以上的起重吊装工程和采用起重机械进行安装的工程的吊装方案应由施工企业技术负责人审批。
2.采用非常规起重设备、方法,且单件起吊重量在100KN及以上的起重吊装工程;起重量300KN及以上起重设备安装工程的吊装方案,施工单位应当组织*对专项方案进行论证,再经施工企业技术负责人审批。
(一)采用非常规起重设备、方法,且单件起吊重量在100kN及以上的起重吊装工程。
(二)起重量300kN及以上的起重设备安装工程;高度200m及以上内爬起重设备的拆除工

柱吊装一般采用一点绑孔起吊,吊装方法采用旋转法,旋转到位置后,垂直吊起,当柱脚面高出杯**200mm左右后,再旋转吊臂到杯口**,操作人员扶好柱子对准杯口,然后慢慢放绳,当柱脚接近杯底时(约3~5cm)时刹住车,对准底部轴线,四个面插入8个楔子,每个面两个,用大锤轻敲,先对小面中线,再对大面轴线,落到杯底,并锤打牢固,随时用坚硬石块将柱脚卡死,每边卡两点并卡到杯底,保证平面位置的准确性,再用大锤轻打,用经纬议在大小面调整垂直度,并用锤逐步打牢。
当柱平面位置和垂直度校正好后,及时浇C25细石砼,浇注前将缝中杂物清除干净,并浇水湿润,当杯底有大空隙时,应先灌稀水泥浆,填满空隙后,再灌细石砼。
灌缝分两次进行,**次灌到楔子底,并用钢筋振捣密实,待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25%后,打掉钢楔,再灌满细石砼。

起重吊装工程达到什么条件下需要进行*论证,在什么文件中有相关规定
一般依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令*393号)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九条:**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方案应当由施工单位组织召开*论证会。实行施工总承包的,由施工总承包单位组织召开*论证会。
各省市建管部门予以进一步规范如:《南京市建筑工程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技术管理实施意见》宁建工字[2009]104号和东莞市建设局“危险性较大工程专项方案*论证审查”办事指南:起重吊装及安装拆卸工程(属于以下两种情况之一的,专项施工方案需进行*论证审查:①采用非常规起重设备、方法,且单件起吊重量在100kN及以上的起重吊装工程;②起重量300kN及以上的起重设备安装工程;高度200m及以上内爬起重设备的拆除工程。)
1.《专项方案*论证审查委托书(起重吊装及安装拆卸工程)》;
2. 施工单位资质证书复印件(注明“此复印件与原件相符”,加盖施工单位公章);
3.《施工方案报审表》一式两份(项目经理签字,盖承包单位公章,工程分包时,同时盖总包单位及分包单位公章);专业监理工程师、总监理工程师审核签字,盖(总监)注册监理工程师章和监理单位公章);
4.专项施工方案原件一式七份(A4规格,附图可放大为A3幅面,编制人及单位技术负责人签字,盖施工单位公章,工程分包时,同时盖总包单位及分包单位公章,总包单位及分包单位技术负责人均须签名);
5.与该工程相关的经施工图审查合格的施工图设计文件(相关的建筑及结构图等)复印件一式六份。

扁平吊装带主要由尼龙纤维(聚酰胺合成纤维)、涤纶纤维(聚酯合成纤维)和丙纶纤维(聚丙烯合成纤维)制成。圆型吊装带的材质主要是涤纶合成纤维(聚酯),外层用涤纶圆套管做为保护层,而内芯用连续的**的涤纶芯纱作为承受吊装负载。
产品特点:
1、轻便柔软:重量是同等金属吊索具的25%,合成纤维吊装带非常易于操作、搬运和储藏。不损伤吊件表层(包括油漆层),对人体无任何负面伤害。
2、安全可靠:在使用过程中有减震、耐腐蚀、耐老化、不导电,在易燃易爆环境下无火星等特点。在额定载荷下的伸长为1.6%,拉伸特性接近于钢丝绳。
3、合成纤维吊装带柔软便于操作,弹性伸长率较小,能减少反弹伤人的危险。
**大吨位吊装带参与东水西调工程
产品使用事项:
为防止合成纤维吊装带极限工作载荷标记磨损不清发生错用,吊装带本身以颜分:紫色为1000kg,绿色为2000kg,为3000kg,银灰色为4000kg,10000kg以上为橘。
维护事项:
合成纤维吊装带的日常检查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1、外部磨损:由于摩擦引起的外部磨损造成绳纱断裂,或受硬物切割造成的绳纱断裂;
2、内部损伤:因重复受载时扭曲或硬杂物嵌入绳索造成内部损伤,使用前后,应对合成纤维吊装带及金属附近进行目视检查。

晨光路一标跨桥工程吊装施工如火如荼
连日来,晨光路(开发区段)路途工程一标段跨桥工程开端吊装施工,桥吊装施工作业正如火如荼地打开,全部桥梁吊装作业将在6月12日前完毕。这是城市建造项目单位环绕“强区主城
富美建造”,加速推动城市项目建造的一个缩影。
区晨光路(开发区段)路途工程一标段跨桥坐落姜家湾村,南与建造中的晨光路东段衔接,北至公路,全长约1353.966m。
跨桥上跨一,该归于南水北调工程,水宽
6m,水深0.5m,河槽**宽12m,河槽深4m,水流较为陡峭,水沟原料为浆砌片石。晨光路跨桥右交角135°,分三幅,左幅及中幅桥为1-35m预制T梁桥,共12榀,毎榀分量约107吨,桥长43.08m。右幅桥为1-45m预制T梁桥,共5榀,毎榀分量约155吨,桥长
53.08m。该桥横断面安置为:3.0m(人行道)+4.5m(非机动车道)+3m(分隔带)+15m(机动车道)
+4.5m(非机动车道)+3m(分隔带)+3.0m(人行道),机动车道选用双向四车道;桥台选用柱式台,桥台盖梁高度为1.4m,宽度为2.1m,根底选用
1.8m直径钻孔灌注桩根底,嵌岩桩。
在施工中,城市建造项目单位联系工程建造节点请求,环绕事前查看、事中查看、过后检验三个环节,坚持施工单位自检,监理单位专职监理和专业技术人员现场查看联系的质量查看准则,做到每一道环节实施全过程盯梢办理与监督,严格考核,保证不符合规划请求的资料禁绝进场、安全措施不到位的不予施工、影响工程质量的工序不予进行,保证安全、质量各项措施执行到位。

-/gjihgh/-
http://szfsdby.cn.b2b168.com